这种无聊的日子让一直忙碌的宋援朝很不习惯,而且他也不喜欢人多的那种场合,所以退休后的早几年宋援朝经常自己开车出去旅游,用旅游这种方式消磨时间,可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旅游成了奢望,只能每天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什么的,这种生活简直让人发疯。
第27章 唱片
“你自己想过要干点什么?”宋援朝没有直接回答罗阳的问题,反问了他一句。
罗阳看了眼宋援朝,想了想试探地问:“你觉得我搞录音带怎么样?”
“录音带?”宋援朝顿时一愣,疑惑地看着罗阳。
录音带宋援朝当然知道,现在满大街小巷都是提着四喇叭、八喇叭的年轻人,录音机里放着不是从南边传来的录音带,就是拿着空白tdk带子自己翻录的录音带。
难道罗阳准备搞盗版不成?话说目前国内流行的录音带90%都是盗版货,正版的极少,靠着这种东西南边的确有不少了在这上面赚了不少钱,可罗阳这么搞他就不怕罗延华知道了揍他个生活不能自理?这和在大栅栏那边做买卖有什么区别?何况这样做虽然目前没有法律法规的限制,但以后传出去名声可不好听。
宋援朝直接问罗阳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并且提醒他搞盗版录音带有些不合适。
“你想哪去了,我什么时候说要搞这玩意了?”罗阳白了宋援朝一眼:“我说搞录音带可没说要搞这个,我的意思是做专门的音像制品,做正式的那种录音带。”
“你不会要弄音像公司吧?”罗阳的话让宋援朝顿时一惊,他没想到罗阳居然打的是这个主意。
音像公司在中国实际上并不属于什么稀罕物,这样的公司尤其是唱片公司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那时候百代、胜利、白光三大公司赫赫有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中小型唱片公司。
在那时代,这些公司发行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唱片,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金嗓子周璇等旧时代明星为代表的歌星作品了,同时也捧出了许多红极一时至今流传的歌曲。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公司在国内早就不复存在了,国内的音像制品也全部由国家有关部门来进行经营,外资、私人的公司已没了生存的土壤。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这种情况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979年在燕京和羊城分别成立了燕京音像公司和太平洋音像公司,9年也就是今年沪海音像公司也开始成立,随着这三家音像公司成立后,国内的音像制品产业开始打破原来的部门垄断,开始向市场发展。
这三家音像公司中,燕京和沪海的两家公司依旧带有浓郁的国企气息,他们在面对市场的情况下依旧大多依赖上级部门的制品销售和渠道,所以在发展上并不怎么样。
而发展最好的太平洋却是不同,太平洋公司依靠南边临近香江的便利,整个公司在经营上更接近香江的商业手段,在短时间内从三家公司中脱颖额出,发展势头极其迅猛。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中期,是太平洋音像公司发展最好的十年时间,这家公司旗下拥有国内一大批顶尖优秀歌手,并为这些歌手打造了许多发行量巨大的专辑,在中国音像制品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九十年代末期,随着国外同类公司进入内地市场再加上燕京和沪海这边外来资本的涌入和许多新的民营音像公司的诞生,开始打破了太平洋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内外激烈的竞争下,太平洋虽然勉强渡过难关,却在2000年后已不复之前的辉煌。
宋援朝打量着罗阳,他不知道罗阳为什么会突然想搞这个了,而且要搞音像公司可不容易,先说能不能注册公司的问题,现在在燕京、沪海和羊城的三家音像公司可都是国企,分别属于相关部门的下属企业,对于民间进入这个行业国家还没有任何政策。
此外,音像公司可不是在大栅栏摆摊那么容易,挂个牌子就能经营的。做音像制品需要许多专业设备,这些设备许多国内根本没有,全部要从国外采购。先不谈能不能买到,就算能买到这个价格也不普通人能接受的。
别看罗阳之前赚了不少钱,可靠他目前的身价估计连一个专业的录音棚都搞不起来,更不用说弄一家专业的音像公司了。
“这个不容易做吧?”宋援朝微皱眉头道:“我记得目前还没有个人成立音像公司的政策,另外你计算过搞音像公司的投入成本么?这可不是小数,你那些钱恐怕丢进去连水花都溅不起来。再说了,你搞这个也要有人呀,没专业的人才和销售渠道你怎么弄?”
罗阳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你小子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
“没没没,你说的都对,就是误会我的意思了。”罗阳乐不可支道:“我可没那么大的心,要直接开个音像公司什么的,你以为我是谁呀?我可没这个能耐。你也说了,现在还没这个政策,再说我那些钱也根本不够,真要扑进去没几下就得活活淹死,我可没那么傻。”
“那你……?”
罗阳笑着摇头,拍拍宋援朝的肩膀道:“我说老宋,刚才说了,我就是搞搞录音带什么的,充其量再找些合适的人录点歌儿什么的,至于其他的都由专业的音像公司来操作这总没问题吧?”
罗阳这么一说宋援朝马上就明白过来了,闹了半天罗阳所谓的搞录音带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操作方式和后世的个人工作室差不多,又类似于经济人公司,直接挂靠在正规的音像公司下面,拥有自己的歌手,但在专辑和发售等渠道依旧由音像公司来进行操作。
这倒是一个避开目前游戏规则的好办法,而且这样的操作也不会占用太多的资金,充其量就是设备使用的费用和一些专辑销售自我承担的风险罢了。
可怪的是罗阳怎么会突然想到搞这个了,宋援朝心里这个念头转了两下,试探地询问是不是这事和罗琳有关。
当宋援朝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轮到罗阳愣住了,他色古怪地看看宋援朝反问他怎么知道的。
“这还不容易,你小子平时又不唱歌又不跳舞的,全身上下也没见着有半点音乐细胞,好端端地其他事不干突然琢磨起这个事来,没点由头根本不可能。”宋援朝笑道:“你们老罗家也就是你姐在这方面是专业人士,如果不是为了她你会这么起劲?老实交代,是不是这样?”
挠挠脑袋,罗阳无奈承认宋援朝猜的没错,他起这个念头的主要原因还真是因为罗琳。
春节时候罗琳退伍回到燕京,春节刚过就直接分配到了歌舞团工作。
作为曾经是军区文工团的一员,罗琳这样的分配算得上是专业对口了,相比她那些同样退伍的战友来说,罗琳的工作安排是极好的。
要知道许多从文工团退伍的战友们大多数都回到老家成了一名普通工人甚至农民,好些的也不过在国有企业任职,空余时间顺带帮着企业内部做些文艺表演工作。
而罗琳不一样,直接就从文工团进入了歌舞团,而且还是燕京歌舞团这样的大单位,如此的安置足以让许多战友私下羡慕不已。当然这里面也有罗家本身的原因,如果不是罗延华的身份地位不同,哪怕罗琳在专业上更优秀,歌舞团那边也不会如此爽快接受一个退伍的文工团成员。
可接受是一回事,工作又是另一回事。
原本罗琳以为去了歌舞团后能够凭自己的能力在歌舞团里站稳脚,同时跟着歌舞团里的老师们更好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和表演能力。
可她怎么都没想到,歌舞团的风气和她之前呆的文工团根本不一样,相比后者,歌舞团内部的竞争极为激烈,人际关系更为复杂。虽然许多人表面上碍于罗琳的背景对她客客气气,可实际上罗琳一进去就感觉到了她们对自己私下的强烈排斥。
一个萝卜一个坑,新入歌舞团的罗琳在专业上不如那些前辈,毕竟她以前呆的文工团在专业水准上是远比不上正规的歌舞团的,再加上罗琳本就不是科班出身,她的专业技能都是入伍后再文工团培养出来的,说起来算是“野路子”。
况且歌舞团不是部队,是单位,相互的竞争和防备让罗琳之前美好的期望成了泡影,就连向一些前辈求教人家也只是表面客气,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打算点拨和教她的任何想法。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大家心里都清楚,歌舞团的演出节目是有限的,往往一个节目的竞争者就有好几个,本来内部的竞争就激烈的很,再来一个罗琳就更不用说了,假如教会了她,让她的专业水准更上一层楼的话,那么自己怎么办?
人都有自保心理,歌舞团这样的单位也是一样,就这样罗琳在歌舞团里的日子并不好过,转眼就好几个月过去了,在罗琳却一直都没有捞到出场表演的机会,每天在团里无所事事干着打杂的活,还要忍受被人排斥的现实。
第2章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