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熙, 女,24岁,是某传媒大学的研究生, 同时也是京城电视台的实习生。
在电视台实习, 她的名字并不重要,反正对于台里的“老人”们来说, 实习生一茬又一茬,茬茬不一样, 统称为“那个谁”“那个实习生”就好。
石熙上一份工作是在某外企实习, 带她的领导十分和善,告诉她在外企工作不能用中文名字,然后给了她一个英文名,叫lce。
领导天天把lce挂在嘴边,这个ppt要lce做, 那个报销单据要lce交, 一副很器重她的模样……后来石熙才知道, 原来在她之前的上一个实习生、上上个实习生、乃至上上上个实习生, 都叫lce。
敢情lce这名还是世袭制。
后来她实习期满, 立刻马不停蹄地换了个新工作,外企女白领lce摇身一变成了电视台的实习记者小石。
好消息:她进的是电视台最受重视的新闻频道。
坏消息:她是负责民生新闻的。
所谓民生新闻, 说白了家长里短、人情世故。石熙和她的搭档摄影师每天在外奔波扫街,一天采三条新闻, 但并不是每条新闻都会播出。
她实习至今三个月, 最终采样播出的新闻有:
《居民晾晒的五十斤腊肉不翼而飞,原来是流浪猫偷走》
《小偷翻入学生宿舍行窃, 没想到误入警察学院》
《一男子夜闯宠物医院偷走二十只名贵鹦鹉, 后因鹦鹉太吵闹, 主动投案自首》
《某女子深夜练歌太刺耳,邻居误以为她在求救》
《三位小学生捡到一百元交到派出所,不要表扬,只要免写寒假作业,后被家长发现他们是拿压岁钱自导自演》
石熙也解释不清楚,她究竟是在做民生新闻,还是在做沙雕新闻。
在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叫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可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人想不开去咬狗啊。
春节期间电视台也不能休息,毕竟新闻节目不能开天窗。像石熙这样的实习生是最苦逼的,春节放假七天,她值五天。别问,问就是年轻人要多锻炼。
前面几天,小石跑菜市场,跑烟花厂,跑医院……把能采的都采了,今天实在想不出什么选题了,干脆和搭档摄影师来庙会转转。
摄影师问:“咱们来庙会拍什么?”
石熙:“这还不好拍?你拍拍庙会的布景,拍拍小吃摊上的美食,拍拍这人流,然后我再随机抽选几位幸运观众,问他们几个关于春节怎么过的问题,这条新闻随便剪一剪,怎么也能凑个三分钟吧。”
摄影师:“二三三三,还是石姐高瞻远瞩。”
石熙:“六六六六,承让承让。”
两人算了一遍乘法口诀,打开摄像机开始搞新闻。
可惜记者石熙今天运气不太好,做街头采访时状况频出。
她采访小朋友:“小朋友,这个春节你是怎么过的呀?吃了什么好吃的,和电视机前的叔叔阿姨说一说。”
小朋友家长:“勇敢点,勇敢点。”
于是小朋友为了给自己鼓劲,开始唱孤勇者。
石熙:“……”
她采访老大爷:“大爷,您这个春节怎么过的呀,有什么民俗和我们分享一下?”
老大爷:“你们是什么台?”
石熙:“我们是京城电视台新闻频道民生新闻栏目。”
老大爷:“这个节目我知道,我经常看!哎呀大闺女啊,我老伴儿走了好多年了,儿女都成家了,这个春节过得真是没滋没味的!我退休工资一个月四千八,就想再找个后老伴儿,大闺女你帮着我宣传宣传呗?”
石熙:“……”
更别提录制过程中,突然走过来抢话筒想和远方的家人说话的大学生、突然在她身后翻跟头的运动少男、突然当街拉屎的狗……
石熙要崩溃了:“我不如去采访那条狗,问它这个春节怎么过吧?”
摄影师:“行啊,不过这条新闻报上去之后,台里可能会认为咱俩的精状况有问题。”
石熙赌气:“那怎么办,我只是想采访个正常人而已!难道所有不正常的人都来逛庙会了吗?”
她话音未落,忽然后背撞到了一个人,她赶忙回头道歉:“对不起,我没看路……”
“应该是我说抱歉。”被她撞到的年轻人声音清朗,身材高挑纤瘦,他头上戴着一顶很有过年氛围的虎头帽,柔软的羊毛围巾在颈上绕了两圈,遮住了他的下半张脸。即使看不清他完整的模样,但光凭他出众的气质,也足够吸引人了。“不好意思,打扰你们工作了。”
“不打扰不打扰……”石熙眼睛一亮,她今天在寒风里站了这么久,一条有用的新闻都没采到,没想到就在她要收工之际,居然有这么一个(看起来正常的)帅哥撞到她面前!她立刻把手里的麦克风递了过去,“是这样的,我是民生新闻节目的外景记者,你方便接受一下我们的采访吗?”
“采访啊……”年轻人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可以的。”
石熙没想到如此顺利。街头采访最难的一点,是很多普通人会对镜头有畏惧感,还有人因为怕麻烦也会拒绝采访。
石熙收回思绪,拿出工作状态:“你好,请问你怎么称呼?”
“我姓姜,”年轻人说,“你可以叫我小姜。”
“小姜你是大学生吗?”
“是的,不过我今年就要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