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仗要是能打赢,那宋朝的将领一定功不可没。”
长孙皇后安抚炸毛的李世民,“妾不懂打仗之事,不过这宋太宗一个大男人欺负孤女,德行堪忧。”
李世民:“就是!杀赵匡胤的儿子也就算了,女儿也不放过,实属过分了。”
汉武时期
越听天幕说起星际,刘彻就越对星际感兴趣,冷不丁扯到打仗的事,刘彻对后世如何打仗也挺好,想着听个热闹,谁知……
这能打赢?这宋太宗不是上过战场吗?会不会打仗啊!
他一个没打过仗的皇帝都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将领应该随机应变,提亲画好阵图,让将领按照阵图布阵什么的,人干事?
刘彻这段时间已经习惯军事上的事询问卫青,开口就是“仲卿”,看着空落落的左侧,才想起卫青已经出征两个月了。
刘彻看着远方,长叹了一声,也不知道卫青和匈奴仗打得怎么样了。
卫青要是能看到今晚的天幕,一定会很感动遇上的是他这样的皇帝吧?
洪武时期
对宋朝历史深有研究的朱元璋撇嘴,“这不知兵的宋太宗有什么可说的。”
还不如说说他们大明,想到天幕之前如何说大明的,朱元璋又摇头,算了还是别说了,他年纪大了,心脏受不住。
可天幕给的东西又实在是好,说到大明时给的必定是大明没有的东西或者技术,说其他朝代给的虽然也有些用处,但许多东西都是大明已经有了的。
朱元璋面露挣扎之色。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赵光义的另一个称号——微操大师。前面说过赵光义很想超越他的哥哥赵匡胤,他上位后的种种事迹几乎都是为了超越赵匡胤。
比如攻打北汉,赵匡胤三次北伐都没有拿下北汉,赵光义想证明自己并不比他哥哥差,于是提出他也要打北汉。
当时的北汉已经被赵匡胤削弱过了,实力不如鼎盛时期,赵光义亲征,围困太原,历时四个月终于拿下北汉。拿下北汉后,赵光义飘了。
他觉得自己就是第二个唐太宗李世民,上马能统军下马能治国。于是他将目标对准辽国,决定再接再励,收复燕云十六州。
完全没有顾虑到此时的宋军将士已经是人困马乏,而且先前答应好打赢后汉后犒赏三军也没有兑现,将士们心有怨怼。
更致命的是从山西远征河北,后勤也很难跟上。但赵光义不听,他满脑子都是要收回燕云十六州,超越他哥哥。
这种情况下能打赢辽军才有鬼,当然结果显而易见,赵光义兵败高梁河,而且因为在败军中目标太明显,大腿和屁股上被射中了两箭。因此不能骑马,只能换乘驴车逃窜。
据说赵光义车技高超,一路漂移,辽军骑兵追杀三十里都没追上。所以喜提称号——高梁河车。】
赵匡胤觉得自己再不发泄要吐血了,他怒道:“朕就说过这小子打仗不行,是哪个混蛋一直不让我换太子的?这就是你们所说的文韬武略的晋王?”
才打赢一场仗就自比唐太宗,他先后灭了这么多国家,他说什么了吗?
不会打仗还要瞎指挥,简直*mp*mp…(脏话)
晋王府
赵光义听着前面的内容还不觉得有什么,毒杀亲哥,史书都不能确定,凭什么说是他做的?就算是真的,难道不是赵匡胤毁约在前吗?
赵匡胤此举和唐高祖李渊有什么区别?他唐太宗能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他为何就不能用一些手段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
杀侄子侄女,他现在还没做呢,总不能为了后来的事杀他吧?
听到是他灭了后汉,赵光义心里还暗暗高兴。
直到话题转到战败高梁河,他仓皇逃窜,赵光义脸黑了。
唐太宗时期
虽然是在夸他,但他怎么听得这么不得劲呢。李世民犹豫着说:“观音婢,要不我还是留下遗诏不要太宗这个庙号了吧?”
他都快成为后世谋反的标杆,一有人继位不正常就会拉扯他,太糟心了。
汉武时期
刘彻来了兴致:“北汉?”和大汉什么关系?
莫非是大汉政权的延续?
【清清没有跑题,微操大师这个称号和高梁河战败密切相关。正是因为高梁河惨败,赵光义对御驾亲征产生了阴影,但他的目标是超越亲哥,他亲哥最厉害的是什么,是打仗啊!
所以,赵光义开始了他又菜又爱玩的道路,人不在战场上,也要掌控战争全局——他亲手画的阵图,开创了阵图遥控作战的方式。
赵光义下旨规定将领们要严格按照他画的阵图打仗,不然就是违抗圣旨。违抗圣旨,即使你打赢了仗也是要被治罪的。你要是老老实实按照阵图打,打输了那没事。
微操大师的称号,赵光义实至名归。
好了,解释完了,我们接着往下看剧情。
赵蓁瑜去了哪里呢——满城。
九月初三,辽军兵分两路南下,主力部队是幽州的燕王韩匡嗣,另一队作为策应是山西大同的部队从山西北部南下,两支部队的目标攻打占领镇州,攻占镇州首先要拿下满城。
赵蓁瑜觉得自己并不是大宋真正的公主,却享受了公主的优待,受之有愧。
尤其知道古代的公主是受万民供养后,她更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所以听到要打仗,她直接去了前线。
别的她不会,作战能力她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