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巍巍华夏,煌煌天朝 第49章 未来的谋士们
翌日清晨,旭日初升,秋风怡人。龙腾小说 ltxs520.com
文武百官和城内百姓早早出城到郊外相送,大军一切准备就猪。祭告过天艳神明列祖列宗,以及诸般琐碎誓师仪式,皇帝一声今下、旌旗北指。战鼓之声大作、大军浩浩荡荡望北进发,马蹄如雷、旌旗蔽日,尘烟滚滚,婉蜒十数里,案不见头,后不见尾。
其中有禁军锐二十万人、御林军三万人,再加上刚赶到的女真七千人。共计二十三万七十人,号称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规模空前。
萧若虽数度统兵亲征、可还是头一回带这么庞大的军队,不禁暗自揣揣。所幸这些将士大多是从军多年的老兵、并非临时征抬起来的农民兵。加之各级将领统御调度有方,全军秩序井然、丝毫不乱。
萧若渐渐进入状态,泰然处之、望着这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强大军力。天下至尊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目眩神驰、悄悄在心底里构筑未来的宏伟蓝图。
这支大军中另有大相文武举子、此番进京赶考的武举大部分都自愿上战场、共计三干七百多人:而文举则有超过七成没来、随军北征的只有一干六百多人。读书人普遍身体文弱、不易经受住长途行军之苦、萧若体谅他们,让他们坐上战车案行。举人们无不深为感动,大呼谢主隆恩不已。
昨日战车从库房中全部苑出来,连夜清洗整修,能正常使用的共有一百零六乘,依照皇帝的旨意,这一百多乘战车全带在军中。此时将士们突然恍然大悟,原来皇帝执意要带上战车。就为了给这些文弱读书人代步用的。
这种说法传到萧若耳中,他不以为意的笑笑,也不加以解释。
此外、萧若还命穆异竹带着数百名能工巧匠跟在军中。以便随时等候调用。
大军一路北行,这一日行军三十余里,天色渐晚,大军就地安营扎寨。
入夜,御帐中。萧若与高级将领肃议过一番个后迎敌方略、忽然心血来潮,派太监去传今,把所有赶考文举都叫到御帐外空地上来。
不多时。一千六百多名读书人兴冲冲赶来。
御帐外点起了无数火把,将这一带照得火光通明,亮如白昼。
帐帘起,萧若与众将走出御帐、自有太监把龙椅搬来,萧若大大喇喇在帐静坐下、诸将分立左方。
众举人齐齐跪倒。行过大礼。躬身肃立。周围安静了下来。举人都知道皇帝要考他们了,此等考试之法还真是闻所未闻,众人显得既紧张。又期待。
萧若清清嗓子。朗声道:“今日是出征第一日,我们离开京城还不远。朕想听听你们对个后迎敌之策的看法。”
众人神一振。立刻乱轰轰说了起来。谁也不甘人后。
萧若手一摆。“一个一个来。别急,朕会给你们每一个人机会。
众人应声安静下来,一名三十岁上下地举子当先跃众而出,手摇折扇。眼眶深陷,显得有点沉。
他向皇帝及众将深深一揖,道:“小生岭南举子冯藉,见过皇上。”
萧若点点头。
冯籍便道:“小生听闻胡人马快骑术好。来去如风。侵略如火。而黄河以北之地以平原山丘居多,一马平川,罕有江河。胡骑驱驰自如,来去倏忽,有利于敌而不利于我。我汉族大军诚不易与敌……”
萧若不愿他保保而谈下去。开门见山问道:“依你之见如何?”
这举子答道:“依小生之见、我军可以示弱于敌,大军不渡黄河、在黄河以南扎营待敌。待胡人渡河来攻,我军全力迎头痛击,胡人受阻于黄河天险,无路可退,势必全军覆灭。如此、则天时、地利、人和当在我方,可必胜。”
萧若听完,不置可否,指着左侧空地道:“你站到这儿来。”
冯籍受宠若惊、只道这一番话使皇帝对自己另眼有加、看来今科中有望了,乐颠颠走过来站在左侧。
龙椅左右诸将早得皇帝叮嘱,不管举子们说的对与错,都一个字不说。任他们尽情发挥。
萧若道:“与冯籍看法一致的就不用说了,哪位还有其他想法?
话音落处,就见一个手拄拐相的老书生颤巍巍走了出来,满头白发如银,黑渡地面皮上一道道尽是皱纹,少说有六七十岁。
萧若眉头暗皱、见他还要颤巍巍行礼,连忙叫他免礼,忍不住问道:“老先生,您老仙寿几何?
“回皇上,老臣个年七十有三。”老书生嗓音嘶哑,吐字已不是很清晰。他得皇帝问候,神显得是亢奋,道:“老臣于太德八年中举,距今足足有三十六年,先后十二次赴京赶考、一回都没落,这回已……已是第十三、三回了!”他左手拄杖,右手努力在皇帝面前比划出三手指。
萧若心底里一阵不舒服,也不知该说他可敬还是可悲,“那就清先生对当今战局发表一番高见吧!”萧若背地里暗叹一声,只要他的见解不是太离谱,今科就给他一个末名进士,免得他死不瞑目。
“古人云:兵看,凶器也,圣人不得以而用之。”老书生双目微闭。头晃脑的说着、“又云:内圣外王。内圣。内而成就圣贤之德:外王,外而拒行仁政王道……
“行了,清老先生用简短一两句话说明你的看法。萧若本来很不情愿打断他说话的,实在忍不住了,这里一两干人总不能光听他老人家调书袋吧!
老书生闻言、迟钝的哦了一声、闭目冥想了老半天、方才缓缓开言:“老臣以为。兵凶战危。兴师攻伐实非智看所为。不如罢兵息武。推行王道,修明政治。弘德崇礼,教化万邦……如此,不出数年,必使夷狄宾服,群蛮俯首,重现尧舜圣德之世。以德服人,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也!”
语音薛落,举子人群中响起一阵难以抑制的讥笑之声。举子们神情各异。
萧若听得面孔痛苦的抽搐一下,右手指着右侧空地,硬梆梆道:“清老先生站到那里去。”
老书生应是行礼,拄着拐杖颤巍巍走了过去,面带得意之色。
萧若目光回到众举子身上,左方扫视一遍,道:“与前面两位主张一致地就不用说了。哪位还有其他想法?
接下来,又有几名举子踊跃发言。除了都面两人一个主张守黄河南岸、一个主张罢兵修仁政,其余的人都主张捍军渡过黄河,在华北平原迎头痛击入侵胡虏。
至于迎敌战略上,则产生了三种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兵分三路,分别迎击三路敌军:一部分人主张全军亲中于一路,以优势兵力个个击破三路敌军;剩下的人则主张分兵固守关隘要地,使不擅攻城的胡骑钝兵于坚城之下。最后不得不退兵。
举子们雄辩滔滔,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一干六百多人最终产生了这么五种主张。
萧若让提出渡河迎敌三策地举子也各站一处空地。然后,他让全部举子自己归类,站到与自己主张相同的人群中去。
话音落处、举子们乱轰轰穿走动起来,转眼间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五个人推、分别代表五种观点。
其中。像冯籍一样主张守黄河南岸地,共计三百四十七人:赞同老书生休兵还朝行仁政的。约有一百零九人,下的都是主张渡黄河迎战的人。持三种战略者都不少。主张兵分三路的共计二百七十多人。主张合兵一路地共计三百余人。分兵固守关隘要地的共计六百多人。
众人归队停当。周围静了下来,举子们都紧张万分的抬头仰望皇帝。屏息静气。等候皇帝裁夺。
众目瞪瞪之下。萧若自龙椅上缓缓长身而起,气宇超脱,卓奕奕挺拔屹立,英目澄澈。俊秀地脸上流动着异样神采。一众举子无不暗暗心折。
萧若环硬众人一番,手臂抬起,指着方侧老书生一堆人,“你们都主张休兵还朝以德服人了?”那边一百零九人一齐躬身称是。
萧若面色一板。厉声道:“天真幼稚!与野兽哪有道理可讲?!异族举倾国之兵大举入侵,不是敌死、就是我亡!难道说对才刀架在你脖子上,你还想以道德礼仪说服人家不成?迂腐透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朕要你们这些书呆子腐儒何用?来人哪。将这群迂腐书呆子逐出大营。”
周围士兵轰然领命。一拥上前、不顾这一百多人的辩解叫嚷。硬是把他们逐出了大营。
萧若又转向左侧,冯籍一雄人无不心下栗栗。
“还有你们!你们的看法固然不错。华北平原有利胡骑驱驰。不利于我军……!但是,黄河以北我千万黎民百姓又怎么办?难不成你们就能心安理得缩在黄河以南,眼睁睁看着他们惨遭异族屠戮?!如果是这样。那何不干脆放弃河北,与胡人以黄河为界好了!”
“嘿。你们心下兴许不服,认为自己是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忍痛弃车保帅。不过还有一件事你们没考虑到:目下已至深秋时节,再过两三个月,就是三九隆务。天气严寒,届时,一旦黄河河面冰冻牢固。黄河天险当即化为乌有,胡人数十万铁骑就能毫无阻碍的奔过黄河,兵锋直指京城开封……后果不堪设想!而你们,就是千古罪人!!”他说到后来、声色俱厉。
冯籍等三百四十七人无不听得满头大汗淋漓、面色灰败。纷纷跪倒于地。口称死罪。
萧若脸色转和,叹了口气。道:“你们无罪。不过今科就不用考了。都返乡去罢,待后年朝廷开科大比时再来赶考。记住。不是抱着几部圣贤轻典两耳不闻窗外事地苦读,就可以治理好天下的。你们应该博览群书,增广见闻……愿你们莫负朕之期望。去吧!”
冯籍等三百四十t人心悦诚服。再三施礼而退。转眼间走了个干干净净。
淘汰掉四百多人。还剩下主张渡黄河迎敌的一千二百余人,分成三堆站着。
萧若沉吟一番、徐徐说道:“你们所持的三种战略各有各的道理,虽有优劣之分,却都无大错,朕甚感欣慰,这回算你们通过。今日到止为止。你们各自回军帐歇息去吧……”
第八卷巍巍华夏,煌煌天朝 第50章 宿营之夜
考验举子之事已了,御帐前众人各自散去。
不觉夜已深、萧若正睡得迷迷糊糊之时,“轰!”忽闻军营外隐隐约约传来开之声。
过了一会儿,又远远传来轰的一声响。
萧若肩上压着干斤重担,不敢睡得太死,这时便完全清醒了过来。
他推被而起,不惊动床上待寝美人,轻手轻脚下床、随意披上一件外衣。独自出了御帐。
其时,如盘皓月高挂在天,繁星闪烁,夜字暗蓝澄澈。整个军营沐浴在淡淡的清脾之中,远近一片静寂、只有一队队持枪巡逻的士兵时不时走过。
“轰“的又是一声响,自西面遥遥传来。萧若微一沉吟,便提步朝营门方向走去。
守卫营寨大门的士兵见是皇帝到来,怎敢阻拦、当即打开营门。萧若出得军营,辨认一下方向,经自朝声传来之处行去。
夜间寒意深重,冷风泛肤,他踏着清冷的月色徐徐前行,走出两三里地。火响声愈清晰。
转过一处小山坡,只见幕霄苍茫之中,几个兵在空地上作一门火、一出。并无一个兵去察看目标命中与否。便开始填装火药弹。再发下一……就这般一接着一毫无目的地发着,今旁人模不着头脑。
旁边井立着个泥塑也似的文官。他目光发直,呆呆望着兵作火。不言不动。便似痴了。萧若凝目一瞧。此人却是穆异竹。
人群不远处。一个火营校尉百无聊赖的靠在树上打盹,睡眼惺松。不住口的打着给欠。猛然惊觉有人行近。睁眼一看处。认出来人居然是皇帝,吓得磕睡也醒了,就要跪行大礼。
萧若连忙伸手将他扶住,竖指在唇下飞快打个禁声的手势,压低声音道:“你们在干什么?这是怎么一回事?
空地上兵们正忙着装弹开,一旁穆异竹无自神游户外,谁也没察觉到皇帝的到来。
校尉定一定神,小声答道:“回皇上。今晚我们原本在营帐中安歇,穆大人没来由闯了进来,要小人带几个下属拖一门火出营,也没说什么事。小人起先还以为是有什么秘密任务,哪晓得到了这里,半点事情也没有,穆大人只管让兵一接一地不断开……简直是不知所谓。莫明其妙!”言下间很不以为然,好似在说一个不可理轩的疯子。
说话之间,场中穆异竹突然大叫一声,一跳三尺高,“我想到了!我终于想到了!哈哈哈哈哈哈……”他仰天狂笑不止,眼眸中闪烁着异常的光芒,神情亢奋、莫可名状。
周围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除萧若之外、众兵及校尉俱用一种看疯子的种神看穆异竹。
穆异竹大笑了一阵,笑声终于渐渐低了下来,他缓过一口气,以一种无比激动地语气命兵去取些油纸来。
兵们大眼瞪小眼,俱都大惑不解。不过当今皇帝对穆异竹青眼有加。此事军营中人尽皆知,皇帝早有旨意,不论穆异竹有何奇思妙想,火营全体官兵都必须全力配合于他。故而他们虽不理解却不敢稍有怠慢。一个兵飞快跑回营中去取油纸。
不一刻,油纸职来,穆异竹接在手中,我剪成二尺见方的大小一块。让负责添加火药的兵把一次发用的火药份量放在上面、再包装密封好。
然后。将装满火药的油纸包整个放入管底部,接下来,就如寻常填装一样放置好弹。
聘异竹自身底部伸指进去,在油纸包上撕开一个小口子,央置好引线。一如准备就猪。他从兵手中夺过火把,亲自点燃了引线……“轰”的一声,火光乍现、浓烟滚滚。弹轰将出去、与一般发没什么区别。
几个兵都眼巴巴望着穆景竹,仍旧茫然不解、一时间还意识不到以油纸包火药的意义,只以为多此一举。
“妙极!妙极!朕果然没有看错人、穆爱卿真奇才也!“萧若自树后转了出来、一面拍手,一面激动的说着,神情振奋不已。
众人见是皇帝驾临,一齐跪倒大礼参拜、山呼万岁。
“平身。“萧若亲切地扶起穆异竹、看见众兵及校尉脸上尚带着不解之色,微笑道:“你们别以为穆爱卿用油纸包火药是多此一举,事实上恰恰相反,他此举正是为了简化填装步骤,加快填装速度!”
“寻常添加火药时、装入药份量仅靠兵的经验与手感把推,不光填装速度援慢,而且由于火药份量多少不一,还奈影响命中率。而通过穆爱卿这个天才的发明,就能事先称好火药份量,用油纸包成一份一份,确保每包火药量都是标谁的。再以重物压实……到战场上时,直接把火药包扔进去就行了,如此一来,不但能大大提高填装速度,还使得命中率也糙升不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此举俱火威力提高了一倍不止……哈哈哈哈……”
萧若说到后来,禁不住内心狂喜,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皇帝的解说甚至比穆异竹本人还要辟,原本将通未通的思路顿时清晰起来,穆异竹惊喜交集,忘形地两手紧紧抓住皇帝手臂,失声大叫道:“天哪!你真是俺老穆的知音!知音!
萧若也不顾君臣尊卑有别、右手狠狠一拍他肩膀,道:“何止是知音?朕还是你的伯乐!”
言罢,两人相视而笑。是英罐重英嫉、惺惺相惜、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周围众人听了皇帝这一番解释,想了半天方才明白过来、这么一个小小的发明竟有惩般巨大的作用、无不深为叹服。望向穆异竹的眼手里。少了不少讥嘲,多了许多尊重。
萧若来自21世纪,眼界视野之开阔,远非这个时代的人所能企及的。他清楚历史上其实很多发明十分简单、有时甚至是某人灵机一动的事。但却能改变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比如马蹬。
马蹬说白了不过就是马鞍上一绳子吊着两个踏脚环而已、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几乎谈不上什么技术合量,连游牧民族也能轻易制造出来。然而。其作用却使得骑兵战斗力成倍提高。在军事上的意义之重大。不亚于近代社会的工业革命。
萧若当即传下旨意。命火营把火药扶定量一份份包装好。个后火填装弹药时一律采用火药包。兵也要针对此进行一些相应的训练,以前倒散装火药的做法就此永久废除。
校尉一一凛遵。暗记于心,待回营之后。把皇帝口喻传达整个火营。
此事已了。萧若让兵们把火拖回军营,各自去安歇。他与穆异竹在后面前肩边行边谈。
穆异竹神仍在亢奋之中。唧唧呱呱说个不停,毫无顾忌的与皇帝勾肩搭背。这一幕要是落入旁人眼中,又该笑他痴傻子。
“穆爱卿又为朝廷立了一个大功。怎么奖赏都不为过。你想要什么?朕给你一个机会。”萧若郑重言道。让臣下自行选择奖赏,可是少有的恩宠。
穆异竹闻言。不期然呆了呆,抓抓脑袋。呐呐道:“想要什么?……俺老穆父母早亡,无妻无子。子然一身。富贵权力也不在我眼里,没什么想要的……嗯,能一展中抱负就是我最想要的。”
萧若忽然止步,似笑非笑望着他,笑道:“原来爱卿还未有妻室,以你之大才。要找个能配得上你地姑娘。原也不易。你可有成家的打算?。”
穆异竹一时间大为尴尬,手足无措。连说不要。
“穆兄不必害臊么,有道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可看中了哪家的姑娘。无论是谁。你尽管开口……上至公主皇亲,下至平民百姓。只要是尚未许人的闺女,朕为你作主指婚,嘿嘿嘿!”萧若饶有兴趣看着的狼狈样。
穆异竹当场闹了个大红脸。两只大手在身前乱摇。羞窘已极。说不出话来。
萧若暗暗好笑,看穆异竹年纪也有不小了,原来还是个未涉情场的雏儿。见他趟机。便岔开话题。不再谈这事儿。
言谈之间。萧若不经意的提及战车之事,问穆异竹对此有何看法。
穆异竹恭恭敬敬答道:“微臣猜不透皇上究竟有何打算、但知皇上此举必有深意,微臣愚昧,不敢妄加揣测。”
“啪”地一声脆响。萧若两手一拍。道:“朕让爱卿带着数百名能工巧匠随军北上、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对那一百多乘战车进行改造。你们从明日开始,白天行军时你们便在马车中睡觉。朕自会派人给你们分配马车,晚上大军宿营时,你们便连夜对战车进行改造。”
“如何改造?”穆异竹神一振。
萧若面带诡笑,让穆异竹附耳过来,在他耳畔说出一番计较,如如此这般这般……
第八卷巍巍华夏,煌煌天朝 第51章 沉睡的西洋美人
翌日清晨,大军开拔,二十多万人浩浩荡荡望北进发,但见旌旗蔽空。锣鼓喧天,中原大地上秋风肃杀、草木合悲。
大军行军速度不快、十几日之后才渡过黄河,抵达河北大地。
过了黄河,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随时有可能出现,萧若越发谨慎持重。每日只行军二十余里,早早便下令安营扎寨,并同时广派斥候骑兵侦察敌情。
兵看、国之大事,死生之她,存亡之道,他不敢有丝毫疏忽大意。只要一想到举国威衰存亡系此一战,他就绷紧了每一糕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华朝主力大军在黄河以北全面展开,萧若派出两万禁军打先锋,由南大营副将秦义统率,另委派御林军万户南昱带三万人马殿后,他自己统率中军主力居中。
萧若情知游牧骑兵机动神速,行踪飘忽,最檀长玩分进合击的招数。华朝军队无许如何也跟不上对方的节奏,若兵分三路分头迎击入侵之敌。难免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是故,萧若采用了集中兵力于一路的战略,并且,案后两军于中军主力距离也不远,一旦有事,便于相互策应,以策万全。
大军继续北进。自出兵这段日子以来。北方各地告急奏担雪片似的飞来。胡虏铁骑于短时间内席卷华北、蜂火遍地。河北局势呈迅速溃烂之势,各地州县兵微将寡,无力自保,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胡骑,再加上雍王劝降之下。大半不战而降,纷纷沦陷。
契丹人以雍王的名义传檄四方。打着为华朝天子报仇的大义名份破关南侵,进兵神速。如野火燎原。短短一月之间。放眼整个河北大地。仅有燕京、邺城、冀州等有数几座坚固大城屹立不倒,无自苦苦相恃。但也被数十万契丹大军包围孤立,围得水泄不通,如同汪详大海中的几座小孤岛,朝不保夕。时刻有被怒涛吞没之危。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萧若沉着应对。指挥若定,半点不见惊慌之色,似乎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全军将士看在眼里。有了主心骨,军心不乱,人人充满必胜的信心。磨拳擦掌。急不可待要上阵上敌,把异族入侵者通通赶回关外。
这一日。军中获得一份敌人传布四方的檄文。众将向皇帝禀明了此事,却犹豫不敢把敌人檄文呈给皇帝亲眼过目。
萧若自然懂得檄文是什么东西,自古敌对双方的檄文里都没有好话。不把对方骂得体无完肤就不叫檄文。为求效果。诸如无中生有、空来风之类的下三滥手段更属正常。务求将对方描绘成一个不能称之为人地禽兽。
萧若摆一摆手。笑笑道:“檄文写出来就是给人看的,天下人看得、朕为什么看不得?把檄文呈上来,朕要亲眼过目。卿等放心。朕非鼠腹**肠之人。还不至于因敌人檄文生气。古往个来,不知多少雄主看敌方檄文、而欣赏主笔之人的才华。朕虽不才。今日也要效法古人一番。看看契丹人的檄文究竟能写到何等程度。”
众将见皇帝这么说,不好再行推迟。当下刘破虏双手捧檄文上前。恭恭敬敬呈到御案上。
萧若展开檄文,一字一字的细阅读一遍。只见这篇出自契丹人之手的檄文。竟是好一篇锦绣文章!满篇奇文瑰句,字字珠讥。风采辈然。词藻华丽……这等文章搁在华朝翰林院也不多见。万万没想到竟是出自化外蛮夷之手。
檄文先指斥萧若以卑劣的行经窃取皇位。半是依据传闻大肆渲染,添油加醋;半是捏造虚构。绘声绘色。词锋锐利损。极易使人相信:后半篇则在萧若本人的道德上做文章,他私生话方面原本就不干不净,很自然被刻画成千古未有的荒无道昏君。几与禽兽无异……最后,号召华朝军民尽早弃暗投明。归顺雍王正统,光复华朝姬室天下。
通篇显得有理有据,义正辞严。雄辩滔滔,详洋洒洒。酣畅淋漓,却是一篇不可多得地雄文。相较于先唐骆宾王的檄文名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也不逞多让。
萧若初时看得大为光火,后来想想跟檄文生什么气,没的让天下臣民小瞧!念甫及此,怒火急速消退。淡淡的一笑,随手放下檄文。
御帐内一片异样的死寂,众将提心吊胆观察皇帝的表情,惟恐皇帝给敌人这篇恶毒的檄文激得龙颜大怒、直到这时见他若完之后种情不变。泰然处之、方才放下心来。
萧若道:“这篇檄文是契丹可汗磨下哪位大将所写,此人委实是莫可多得的人才啊。”
刘破虏恭声答道:“回皇上,据我方探子密报,此文系契丹可汗下军师何不平亲笔所写。”
“何……不平……”萧若啼啼念叼着、英雇轻皱,奇道:“此人莫非是汉人?
刘破虏重重一点头,“此人不但是千真万确的汉人、原本还是我朝举子。当年因官场黑暗。门阀权贵把持朝政,他身体大才却屡试不中,在京城受尽屈辱,终于一气之下远走塞外,投入契丹可汗帐下,发誓有朝一日要杀回京城雪耻报仇……何不平此人深通谋略,足智多谋,很快就获得契丹可汗赏识,对他言听计从、成为契丹人王庭地位超然地军师。
“这些年来,何不平极力怂恿契丹可汗大举南侵,几乎每一场两国冲突背后都有他的身影。去年契丹二王子率三个万人队深入我朝腹心。据传也是困为契丹可汗卧病在床之后、他在觊觎汗位的几个王子中桃拨所至。何不平这人惊才绝艳。世所罕见、我朝北方边境吃过他苦头的军民、都说他是天上智多星转世。”
刘破虏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一旁诸将静静的听着,面色各异,憎恶看有之,不耻看有之。钦佩看亦有之……他们的相同之处,便是或多或少都带着几许同情之色。
前些年朝廷内外乌烟瘴气。奸候横行,小人当道,有才之士报国无门。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奇才异士含屈埋没。若非如此。何不平也不会背弃家国投靠敌人。而是应该在朝中为官。以他的才能,多半已身为朝廷一员重臣,乃至宰相。
众将地反应、萧若一一看在眼里,当即长身而起、萧若道:“何不平再厉害又如何?什么智多星、无非又一个范文程式的大汉奸!众将切莫为何不平抱屈同情。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不论什么年代都少了失意者。人生遭遇牲折本属常事。难道受了打击就可以投奔敌国不成?不错,祖国也许是对不起他,然而他可以返乡可以归隐呀!而他却为一己之私背祖叛国投入敌国帐下,调转枪头难讨自己族人,遗臭万年也都无所谓了,自私狠毒。莫此为甚!这都不叫汉奸什么叫汉奸?!男子汉大丈夫立身处事,可以不狗小节,但在大节上头万万合糊不得,否则。就不配称之为人!”
众将听得满头大汗淋漓,额头黄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滚落下来,为方才地同情之心又惭又愧,连连谢罪不已。虽说他们谁也不知范文程是何许人也。
“诸位将军都听好了:似此大汉奸。不论才能高低,朕抓到一个杀一个,抓到两个砍一双、决不会手软!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一一这是一句没人的话!尔等当引以为戒。”他清声朗朗道出。语音锤络,掷地有声。
众将无不动容。战战栗栗齐声应是。这番话仿佛醒醐灌顶一般,不再对何不平类似遭遇的人怀有半点同情之心。
十月初六,华朝主力大军抵达邺城。邺城城下包围的契丹偏师不敢硬碰。全部游牧骑兵望风而逃,邺城之围遂解。城中合城百姓狂喜之下。自发地拿出家中酒出城来搞劳王师,军心为之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