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诏的龙骑营练的是骑兵墙战术,对燧枪的装备和训练倒不算是直接接触,他的心情倒不象孙应元和周遇吉那么紧张。
再有数月,就让万岁去参观龙骑营的演练,骑兵墙的冲锋比火枪演练可厉害多了。曹文诏这样想着,冲着孙应元和周遇吉笑了笑,轻声道:“练得极好啊!”
孙应元刚要说话,却见台上的皇帝伸手相招。紧接着一个宫人急跑过来,通知将领们上前答话。
三个总兵带着十几个副将参将登上高台,只听见甲叶子哗啦作响,齐齐地单膝跪倒,施礼拜见。
“免礼。”朱由校的心情很好,抬了抬手,笑道:“兵练得极好,朕甚心慰啊!”
孙应元等将领躬身以谢,脸上都现出轻松的笑意。
沉吟了一下,朱由校缓缓说道:“燧枪装备部队,并不只是武器的更新,战术也要随之改变。你们做得很好,朕看到了,在间距和队形变换都有调整。”
“可见你们是真的用心琢磨研究,才会有现,有心得体会的。”朱由校扫视着众将说道:“但还要继续改进,以挥燧枪的最大威力。”
伸出一根手指,少年皇帝郑重地说道:“朕虽然于军阵厮杀是外行,但也知道运用火枪的一个原则,那就是最大幅度地增加步兵阵列的正面火力射击面。”
再次扫视众将,少年皇帝慢慢露出笑容,开口问道:“朕说得可对呀?”
孙应元等人都在琢磨皇帝所说的这个原则,似乎武学的操典中还没有提到这个说法,但仔细想来,倒也有些道理。
周遇吉躬身答道:“万岁所言极是。十个人和百个人共同射击,效果自是大为不同。不知末将的理解可对?”
朱由校呵呵一笑,颌道:“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迎击敌人冲锋时,方阵厚重,足以抵挡。当敌人败退时,方阵便可变成线列,以提高火力覆盖面。”
孙应元似有所悟,开口说道:“燧枪兵的队列密度,以及射击度,应该只需三四排,便能抵上原来火绳枪五六排的火力持续。阵列的厚度越小,排开的火枪兵就越多,火力射击面也就越大。”
朱由校赞赏地点头,说道:“原则上是没错的,但还需要你们继续在演练中摸索。”
说着,他转向曹文诏,开口问道:“曹卿,若是不用长矛兵,而是燧枪加刺刀,能抵挡骑兵的冲击嘛?”
“这个——”曹文诏思索了片刻,说道:“回万岁,燧枪加刺刀的话,比长矛是短了些,但战马有畏惧的本能,除非戴上眼罩。”
明白了!动物本能,不会睁着眼睛往枪尖上撞,除非是刹不住车,或者是蒙着眼睛看不见。
也就是说——算了,长矛兵还是暂且保留吧!
朱由校暗自苦笑了一下,觉得也不必照搬别人的做法。毕竟,建奴不是欧洲人,他们的战术是完全不一样的。
“诸卿要继续用心练兵,一月后便要派出模范营分赴各地。”朱由校收拾心情,看着众将温言勉励道:“辽东、西南,还有九边之地,燧枪换装之军镇,皆需要你们练出的官兵前去指导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