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崇州以后,便先去查了被冲毁的堤坝,赵大人查出崇州境内被毁的堤坝所用材料皆是以次充好,故而才有今年的水患。”
“顾念夏,那你呢?”元胤又问道。
顾念夏朝着元胤叩首一拜道:“民女原名郑念,是崇州知府妾室所出的幼女,父亲在接到圣旨后便让民女换了身份,接近堤坝监工顾知秋,起先民女并不知为何要接近他,后来,父亲说那监工手里有本册子,让我伺机给他换了,后来知秋告诉我,那册子上记着的,是堤坝工程所用的材料及价格,他觉得工程有问题,故而做了两手准备,钦差到了崇州以后,见过了知秋,父亲以为钦差大臣肯定知道了那册子的秘密,便让小女前去试探,后来,父亲为了不让消息外泄,便杀人灭口,就连知秋……也被杀了。”
郑念说到伤心处,便是止不住眼泪,掩面痛哭着,元胤听着他的话,不由有些唏嘘,却依旧问道:“那那本册子究竟在哪儿?”
“其实知秋早就知道了我的身份,他虽心仪我,可碍于我的父亲是崇州知府,便不肯娶我,而他似乎知道自己活不久,便将册子交给了我保管,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郑念抽噎着说道:
“我知道钦差死后,便想去找知秋,可还未到,便见着他们的村子被大火吞噬,我只好离开,想着父亲害死了钦差大人,可他毕竟是我父亲,我便想着,能够来到京城找到钦差大人的妻儿,照顾他们一辈子,也算是为我父亲还债了,却不想最后,却还是害死了赵夫人……”
郑念语气中的悔恨,丝毫不亚于她身边的郑如松。
而从郑念的话中,元胤似乎已经能够猜到,郑如松是担心那本账册被郑念交给何氏,所以下了杀手,而他此番进京,也不过是为了劫狱,想救自己的女儿逃出牢笼。
随后,郑念道出,她因怕账册容易丢失,便将账册上所记载的内容,一针一线的绣在了自己的肚兜上。
如此一来,郑如松贪墨证据确凿,又对杀害钦差之事供认不讳,故而郑如松判处斩立决,而郑念因知情不报,又因保护证据有功,元胤下旨特赦,逐回原籍,永世不得入京。
六月天,雷雨大作,仿佛是因为为赵贺洗刷了冤屈,故此这雨便是足足的下了两日才肯作罢。
而后,这晋国侯便送来了请罪书,不该与郑如松来往过密,自愿罚俸一年。
元胤将晋国侯送来的请罪书交到萧戎的手上,待得他看完后,合上奏折元胤才道:“晋国侯的这个请罪书,萧卿怎么看?”
“虽说此案主犯乃是郑如松,可晋国侯是否有牵涉其中郑如松并未透露,就连在崇州的知府府中搜查出的证据里,也找不到与晋国侯的直接相关证据,若是仅凭两把匕首上的图腾便想治罪于晋国侯,怕是有些牵强。”萧戎款款说道。
元胤也是认同的点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既然来请罪了,甘愿罚俸一年,若是朕不接受,恐怕他会起疑心。”
“陛下英明。”萧戎揖礼道。
“只不过这郑如松的贪墨可真是却是让朕大开眼界啊,户部拨下去修建堤坝的款项,以及抄家时查抄出来的银两,当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啊。”元胤轻拍着面前的石桌,不由的叹息着。
萧戎凝视着眼前的元胤,轻声道:“陛下也不必忧心,只要陛下勤政,整顿吏治,这贪墨之人必定会减少。”
“仅仅只是减少么?朕还打算这天下没有贪官呢。”元胤起身负手走到跃鲤池前,眺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
“陛下,若要天下海晏河清,非一日而语,陛下也不必急功近利。”萧戎也随即起身走到元胤的身侧,瞧着眼前这矮了半个头的少年,这元胤的个头似乎冒的太快了,登基那年还只及他肩头,现在已经长高这么些了,长成了身姿颀长的翩翩少年郎。
元胤听了萧戎的话,心里也是这般打算的,太急功近利总归是会适得其反,水至清则无鱼,更何况这朝堂上备不起谁谁谁就是齐王的党羽,他想要肃清吏治,道阻且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