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庆幸的是,这一队骑兵只有数百之众,而且还是轻骑,身上穿的是简单的皮甲,手里拿着的是弯刀和弓箭。
周军前行的步伐停了下来,最前方的盾兵竖盾而立,锋利的长枪末端已然杵在地上,刀盾兵们早已开始暗暗观察。
传令官已然举起了手中的小旗!
机营的数千弓弩手已然准备就绪,羽箭上弦。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
骑兵的度越来越快,双方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第一梯队的机营弓手们,已然将手中的拉弓搭箭的角度斜往上拉!
等到了两百五十步的时候,随着主将一声令下,传令官手中的大旗落下,一声声整齐的高喝声骤然彻响长空。
“射!”
刹那之间,弓弦声震天作响,一千多只羽箭铺天盖地的朝着冲击而来的数百轻骑而去,在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弧度。
可这还没完,第一梯队蹲下身子,第二梯队迅的箭雨也以出。
一息之间,三个梯队的弓弩手皆已射出手中的第一只箭矢,唯一的区别,就是三个梯队射箭的倾斜角度有些许细微的变化。
再观那朝着周军疾驰而去的数百轻骑,第一波箭雨之时,连人带马便倒下了三分之一,第二波箭雨之后,将近五百的轻骑已然剩下不到二百,等到第三波箭雨落下,最后的数十骑当即便调转了马头,朝着两侧分散而开。
绕了个圈又朝着来时的方向跑了回去。
源自黑甲军的三段射之法,被张千重成功的搬了过来,并且在和吐蕃军队的第一次交锋之中,展现出了极大地杀伤力。
骑兵退却,周军的停下的步伐再一次迈出,以整齐的阵型,朝着前方的吐蕃军队而去。
其实就算骑兵不退,以数百轻骑也很难撕开近万装备优良,阵型整齐的步兵方阵。
而此时,吐蕃军队的主将也已经反应了过来,后军变前军,已然命令剩下的数千人马主动朝着周军的方向迎了过来!
正在攻城的军队,不仅没有往后撤,反而攻击的越惨烈勇猛,也不知主将许下了什么许诺,那些个吐蕃士卒,一个个都如虎似狼,变得悍不畏死。
一具具的尸体不断从城墙之上掉下,可后来者却还是前赴后继,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有丝毫的惧意。
好不容易冲上了城头,连斩数人,可紧接着迎接吐蕃士兵的,是更多的刀枪。
城内的守军自然也看到了城外那近万的周军,那写着周字的大纛,随风而动,肆意飞舞。
援军来了!苦守了数日,损兵折将,伤亡惨重的守军们,亦纷纷看到了希望,吐蕃人悍不畏死,他们亦同样的悍不畏死。
吐蕃士兵悍勇,那便两个对一个,三个对一个,甚至四个五个对个,七八个对一个。
受伤了,便以血肉之躯硬扛伤害,冲上去抱着吐蕃士兵的尸体从城垛处一跃而下,同时也将正攀着云梯不断往上的吐蕃士卒也给砸了下去。
三丈高的城墙,差不多相当于后世从四楼往下跳,就算不死,那也得是个重伤,无力再战,而在战场之上,重伤和死亡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大。
双方的士卒,皆已到了用命换命的地步!
这个时候拼的就是一个悍不畏死,谁要是先胆怯了,先退却了,那他就输了!
为今之计,除了迎战之外,再也没有第二条路。
至于撤退,吐蕃军队的主将连想都没想过。
既然身后不知鬼不觉的出现了这近万的人马,焉知其他两个方向之上没有伏兵,而且如今攻城之战已然进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若是就这么撤退了,那过半数正在攻城的大军,势必就会死伤惨重,到时候若是城中的守军拼死也要出城狙击,拖住吐蕃大军不让他们安安稳稳的撤离。
到时候在两面夹攻之下,势必会生溃逃,一旦生了溃逃,到时便再无半分翻盘的机会。
若是现在,凭着吐蕃军队的悍勇,还能拼上一拼。
而且经过这半个多月在蜀地的肆虐,那些一触即溃的大周府军,早已将吐蕃军队的那股子傲气和对大周的轻视推到了最高处。
两军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吐蕃大军刚刚进入射程之内,机营的三段轮射便再一次使出,不过针对的却不是最前方的刀盾兵,而是吐蕃的中军和后军。
大周的弓弩,不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都要远其余诸国,若是骑兵的话,还可以凭借着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冲过弓弩的射程,和周军进行近距离的厮杀。
可这一次吐蕃大军是为了攻城而来,除了最开始那将近五百的轻骑之外,便都是步卒了。
而且吐蕃又不似大周那样,财大气粗的武装起人形坦克一样的重甲步卒。
吐蕃的士卒们身上披着的甚至不是铁甲,而是皮甲,皮甲或许能挡部分的刀剑,可面对箭矢,却完全没有半点抵抗的能力。
不过十余个呼吸的功夫,数千机营的弓弩手们,便完成了十余次三段射,密密麻麻的箭矢宛若下雨一般,落在吐蕃军队的头上,连绵不绝,未有间断!
刹那之间,原本气势昂扬的吐蕃军队,一片一片的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