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禾的意思很明确,话说的也十分直白:“正是因为各位信任我,一直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才愿意给大家这个机会。也希望大家不要辜负我的信任,不管是谁,如果叫我失望了,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不会再给他。”
赵小禾挑选出来的这一批人至少在立场坚定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更何况赵小禾给他们的是赚钱的机会,当然要好好地把握住,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对不起人家道长的事情,一定要把人家道长交代的事情给办好了。
而过了不久之后,马老板在京城内放出哪些哪些村子里有和泰兴楼一样蔬菜卖的风声。
各家酒楼核实后发现果然是真的,顾不得多想,生怕晚了一步菜就没了,争先恐后的乡下找村民们采买。第一波种菜的村民赚了一笔之后,便按照赵小禾的意思,等到其他人找上门求了好几次,才“勉为其难”的把种子和方法传授给他们。
这样一来,种菜的人越来越多,蔬菜的价格自然而然的慢慢降了下去,也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的每日不辞辛苦的把新鲜的蔬菜送到更远的乡镇去还能赚到一些。
等到更远的乡镇也慢慢的有人开始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时,那些后知后觉或者只想着观望却不敢冒险的人已经很难再靠卖菜赚钱了。
只有第一波种菜的百姓,因为听赵小禾的吩咐与各家酒楼食肆签了契约,尽管价格降低了,但至少短期之内不愁销路。
那时候旁人才知道赵小禾选择这波人教他们种菜的原因,再如何懊恼后悔也晚了,这时候再想跟赵小禾攀上关系可就难上加难了。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当赵小禾忙完了这一阵,处暑已至,夏天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第一批祈福的玉米才刚过了花期,段大宝家的玉米连抽雄期都没到,可第二批祈福的玉米已经可以收获。
收获那一日的盛况在史书上也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无论过了多少年亲自参与到这场盛大的丰收仪式中的百姓都忘不了这天的情形,泰安帝与文武百官亲临郊外,城内城外的百姓倾巢而出,五城兵马司、禁军出动维护秩序保护圣驾。
朱百合七老八十的时候说起这段回忆,还是会一脸骄傲得意:“那得祖坟天天冒青烟,冒它个百八十年,才能有你祖爷爷我的运气!”
朱百合家的一亩田外,泰安帝郑重的掰下了第一穗。
沉甸甸的穗子拿在手中,将淡青泛白的外衣层层剥开,露出了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玉米。
“一千粒!”数玉米粒数的农官。
泰安帝终于淡定不了了,这和说好的最多“七八百斤”不一样啊,就算是经过小道长祈福的,那也太多了!
赵小禾没过来凑热闹,而是舒舒服服的坐在树荫遮蔽下的屋顶上远远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