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洪烛散文精选 > 楚雄的滋味

楚雄的滋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酒,永远是楚雄宴席上的主角。歌、舞、乐,是一系列配角。菜肴,反而是次要的。当主客在歌舞的陪伴下频频碰杯时,菜肴,似乎仅仅起着道具的作用。大家喝着、唱着、跳着、聊着,几乎忘掉动筷子了。或者说,吃菜,也纯粹为了下酒的。所有的菜都是下酒菜。

我在楚雄吃的每一顿饭都是难忘的。

我在楚雄吃的每一顿饭,都找到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光顾着喝酒、听歌、跳舞,反而记不清都吃过哪些特色菜了。

惟独在黑井镇,我有意识地喝得略微少点,为了认真地领略当地厨子的手艺。黑井是明清时云南的盐都,富得流油,自然也是美食之乡。据刘光平先生讲解:“古驿道让三川四码头的人聚到黑井,也就把各种风格的‘吃’带了来。黑井人由此养成了考究的饮食习惯……黑井最大气的吃是八八席和六六席。旧时的黑井月月有节,时时摆席,一摆就是大排场,人山人海,吃得奢侈至极,喝得酣畅淋漓。八八席是64道菜,席间全部使用瓷器,象牙筷。每八道菜一起上,要上八组才算完。六六席就是36道菜,分六次上完。这种吃法非一种菜系所能囊括,它有汉族的名种菜谱,还融合了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完全是‘满汉全席’的缩影。”

我在黑井,没吃八八席,也没吃六六席,仅在原先一家地主(盐商)大院改建的风味餐厅里,吃了一次会议伙食,同样觉得美不胜收。

黑井既然是古盐都,当地产的卤盐自然不同凡响。用黑井盐腌制的牛干巴,据说是整个云南做得最好的牛干巴。我品尝着黑井的火烧干巴,觉得比金华火腿都香。另外,盐锔土鸡、盐焖肠子、盐焖肝,也能吃出别的地方没有的一种滋味。

最有地方特色的是烧肤。名字挺怪。是用五花肉做成的。

一顿美餐之后,镇上的干部抱来一卷宣纸,请采风团的诗人们留下墨迹。为答谢主人的热情招待,各位诗人放下筷子,拿起毛笔,轮流题字。我写下的是即兴吟出的一首打油诗:“盐铁铸成黑井镇,江水环绕小山城。明月清风带我来,听完雨声听笑声。”写完之后,暗笑自己:这顿饭喝得少点,又变回那个附庸风雅的人。

下一顿,一定要把这一顿少喝的量补回来。

在楚雄一个星期,只有这顿饭我吃得比较斯文。

黑井的餐饮,基本上已经都市化了。比较而言,我更偏爱南华县岔河村的那种:“野味”。地处滇中高原西部的南华县是川、黔、滇东通往滇西和缅甸、印度等国的咽喉要塞,古有“九府通衢”之称。岔河距县城18公里,隐于郊野,但它却是彝州最早的一个民俗涉外接待点,向许多中外游客展示过沿袭至今的古老而纯朴的风俗。

“生活离不开水,彝族人离不开跳脚;不唱山歌喉咙痒,不跳舞步脚杆痒;麂子是狗追出来的,山歌是酒赶出来的。”岔河彝族中流传着这样的谣曲。当地的诗人郭志安告诉我:这是彝族群众“歌、舞、酒”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岔河以香味扑鼻的野味佳肴(如大盘烤羊肉、烧洋芋、大碗萝卜羊肉汤),香醇甜美的荞酒,古朴典雅的垛木房,别具特色的“姑娘房”,传统的民族服装,悠扬的月琴声,热烈奔放的左脚舞乃至情深意长的彝族小调,构筑起一块“世外桃源”。

一走进岔河彝村,就看见村民们在空地上支着炭盆烤羊肉。风把烧烤的肉香吹了进来。我们顾不上先看风景,下意识地聚拢过去。主人把一串串滋滋冒油的烤肉递过来,笑眯眯地看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和新疆维吾尔族的手艺不同,楚雄的烤羊肉串不搁那么多调料,只薄薄地抹一遍盐巴,但这样更容易品尝出新鲜羊肉的原汁原味。据说这是当地特产的黑山羊,一点不膻。我第一次认识到:羊肉并不是北方的专利,南方也有好羊肉。

嚼着黑山羊肉,再喝牛角里装着的苦荞酒,觉得一点也不呛嗓子了。我仿佛也变成了游牧民族。

吃饱喝足,村民们又把月琴端起来,围绕炭盆跳起左脚舞。不等邀请,我们就自觉地加入进来。手拉着手,抑扬顿锉地唱,一直跳到月亮升起来……歌、舞、酒,真正是楚雄彝州的“老三篇”。

走进楚雄,我每天都在体会着楚雄的滋味。

离开楚雄,可楚雄的滋味并没有离开我。

楚雄的滋味是什么?是苦荞酒的滋味,黑山羊肉的滋味,牛肉干巴的滋味,牛肝菌的滋味,坨坨肉的滋味,盐巴的滋味,松毛的滋味,水烟筒的滋味,红土地的滋味,金沙江的滋味……

是我歌舞时流着的汗的滋味,离别时流着的泪的滋味,以及身体里沸腾起来的血液的滋味。

来到楚雄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生活是很乏味的。楚雄对我这样的城市人是一种强刺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