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记者愣了一下点了点头,叶秋继续问道:那么你就已经证明了,这个广告词没有问题。下一个!
一众记者闻言都是一愣,不过随即便发出了笑声。
那名记者却有些不解地问道:叶先生,我什么时候证明了?
这位记者,你上过易网,然后又问出了这个问题,就说明,你已经记住了易网,那么,不就是证明了,这个广告词没问题吗?
哈哈哈!在场的记者都笑了出来,可不是吗?既然你上过易网,而且又记住了易网,那岂不是就是说,叶秋的那句广告词,的确问题吗?
你曾经在江南大学讲过课,在课上,你告诉学生,做广告就要夸张,那么是不是和你起诉旺旺公司的理由有些相背呢?一名记者又问道。
夸张和虚假是两回事,夸张不等于虚假,我认为做广告,还当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广告是高度创意的领域,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总会让消费者过目难忘。但在产品情感表达和虚拟承诺之间,应当明确法律对此的界线何在,会不会授人以柄。否则,用非具体功能描述来打擦边球,实则是投机和博弈。这种用最小成本来赚取最大营销效果的套路,还是少些为好。
随着虚假广告事件的发酵,叶秋的策略逐渐开始起了效果,旺旺食品公司的市场统计,在这个事件爆发以来,旺旺食品公司的旗下的旺旺系列的零食,销量都有一个不小幅度的上涨,虽然没有办法和脑黄金的销售奇迹相提并论,但是在江东看来,三百万花的实在是太值了。
特别是经过这件事之后,旺旺公司一下子就出名了,无形之中给旺旺打了广告。
而且对于旺旺公司来说,那个广告是否虚假其实并不重要,同样的也并没有给旺旺公司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
特别是在最后,旺旺公司直接发表了声明,撤回那句广告词,并且承诺做出赔偿,只要买过印有那句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哦的广告词的产品,都可以获得赔偿。
而实际上呢?旺旺公司的印有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哦的产品,其实上架的并不多,就算赔偿也只是一点小钱而已。
可是此举在经过一番炒作之后,却是给旺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名气。
说一千道一万,虽然叶秋和旺旺公司都没有承认,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策略,但是实际上,在广大民众的心里,早已经默认了这就是叶秋的一次营销策略。
如此,叶秋的无孔不入,匪夷所思的营销创意,一下子成了人们津津热道的话题。
经过这一次的事件之后,之后的叶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个联想,那就是,这是不是又是叶秋的营销策略?
广告界更是把这次的事件作为一个示例的案例,江南大学那边更是直接把这个事件当做一个经典的广告案例来教学。
而意外的事件也有,那就是,很多人发现,这个事情之后,那些过于夸张虚假的广告消停了不少,特别是那些什么,镶钻菜刀啊,镶钻手表啊之类的电视购物广告,一下子被叫停了不少,倒是让广告界为之清明不少。</P></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