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苏东坡传 >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无道理。赤壁夜游是用赋体写的,也可以说是描写性的散文诗,有固定的节奏与

较为宽泛的音韵。苏东坡完全是运用语调和气氛。这两篇赋之出名不无缘故,绝非

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

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与表明。在这两篇赋里,即便不押

韵,即便只凭文字巧妙的运用,诗人已经确立了一种情调,不管以前已然读过十遍

百遍,对读者还会产生催眠的作用。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

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

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

种气氛中了。

苏东坡正和同乡道人杨世昌享受夜景,那是七月十六仲夏之夜。清风在江面上

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东坡与朋友慢慢喝酒吟诗。不久,明月一轮出现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北斗星与天牛星之间。白雾笼罩江面,水光与雾气相接。二人坐在小

舟中,漂浮于白茫茫的江面之上,只觉得人如天上坐,船在雾中行,任其漂流,随

意所之。二人开始歌唱,手拍船舷为节拍。唱出了:

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东坡的朋友善吹萧,开始吹起来,东坡哼着歌唱,萧声奇悲,如怨如慕,如泣

如诉,余音袅袅,细若游丝,最后消失于空气之中。另一个船上的寡妇竟闻之而泣,

水中的鱼也为之感动。

苏东坡也为萧声所动,问朋友何以萧声如此之悲。朋友告诉他:“你还记得在

赤壁发生的往事吧?”一千年以前,一场水战在此爆发,决定了三国蜀魏吴的命运。

难道苏东坡不能想象曹操的战船,真是帆墙如林,自江陵顺流而下吗?曹操也是个

诗人。难道东坡不记得曹操夜间作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吗?朋友又向

东坡说:“这些英雄,而今安在?今天晚上,你我无拘束,驾一叶之扁舟,一杯在

手,享此一时之乐。我们不啻宇宙中的一蚊蝇,沧海中的一砂砾。人生在瞬息之间,

即化为虚幻,还不如江流之无尽,时光之无穷。我真愿挟飞仙而邀游于太虚之中,

飞到月宫而长生不返。我知道这些只是梦想,从无实现之望,所以不觉萧声吹来,

便如此之悲了。”

苏东坡安慰朋友说:“你看水和月!水不断流去,可是水还依然在此;月亮或

圆或缺,但是月亮依然如故。你若看宇宙之中发生的变化,没有经久不变的,何曾

有刹那间的停留?可是你若从宇宙中不变化的方面看,万物和我们人都是长久不朽

的。你又何必羡慕这江水呢?再者,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不属于我们的据为己

有,又有何用?只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供人人享受的。凭我们的生命和

血肉之躯,耳听到而成声,目看到而成色——这些无限的宝贝,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造物无私,一切供人享受,分文不费,分文不取。”

听了这一番话,朋友也欣然欢笑。二人洗净杯盘,继续吃喝。后来,不待收拾

桌子,便躺下睡去,不知东方已经露出了曙光。

三个月以后,苏东坡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还是月明之夜,苏东坡和两个

朋友自雪堂漫步走向临皋亭。路上经过黄泥板。地有白霜,树无青叶。人影在地,

明月在天。几个朋友十分快乐,开始吟唱,一人一节。不久,一个人说:“月白风

清,如何度此良夜,方为不虚?我们好友相聚,竟没有酒菜,岂非美中不足?”其

中一人说:“今天傍晚,我捕到几条鱼,巨口细鳞,好像松江的鲈鱼,可是哪儿去

弄酒呢?”苏东坡决定回去央求妻子给他们点儿酒,做酒总是妻子见长的事。他们

真是喜出望外,因为妻子说家里有几坛子酒,收藏已久,就是为了随时喝好方便。

几个朋友于是携着酒和鱼,又到赤壁之下泛舟夜游去了。江水落了很多,好多巨大

的岩石都在水面露出,而赤壁尤其显得在水面之上,岸然高耸。不过几个月的工夫,

风光已大为不同,几乎不能辨认了。在夜色美妙的魁力下,苏东坡要朋友和他一同

攀登到赤壁之上,但是朋友不肯,苏东坡一个人爬上去。他把衣裳塞起来,在灌丛

荆棘之中,寻路上去,他一直爬到最高处,他知道那里住着两个苍鹰。他立在巨大

的岩石上,向深夜大声吼啸,四周小谷有声相应答,他一时都忘记了自己置身何处,

忽然不知何故,竟感悲从中来,觉得不能在那儿停留过久。他下去,又回到舟中,

解开缆绳,任凭小舟顺流漂动。

时将半夜,四周一片寂静。两个仙鹤,孤零零的,自东方飞来,伸展着雪白的

翅膀,仿佛仙人的白袍飘动。两只鹤长鸣几声,在船上掠过,一直往西飞去,苏东

坡心里纳闷,不知主有何事发生。不久大家回家去。苏东坡上床就寝,得了一梦。

梦里看见两个道士,身披羽衣,状若仙人。那个人认得苏东坡,问他赤壁之游是否

很快乐。东坡请问姓名,二人不答。东坡说:“我明白了。今天晚上我看见你们俩

从我头上飞过去了!”两个道士微微一笑。东坡便从梦中醒来。他开窗外望,一无

所见,外面街道上只有一片寂寥而已。

苏东坡怎样确立一种气氛,由上面可以看出,他是暗示另外一个境界,一个道

家的神仙境界,两只仙鹤自然是沿用已久的道家象征。他表示自己不知置身何处,

便引起读者迷离倘眈之感。根据中国人的信念,现在的人生,只是在人间瞬息的存

在,自己纵然不知道,但是很可能前生是神仙,下一辈子也会再度是神仙。

大约和写这两篇小赋同时,苏东坡又写了一篇短短的月下游记。一天夜里他不

能入睡,起来在承天寺月下漫步,承天寺离临皋亭很近。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

忽之感而已。这篇游记现在已然成了散文名作,因其即兴偶感之美,颇为人所喜爱。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一o八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送至

承天寺寻张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符交横,盖竹

拍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篇小品极短,但确是瞬息间快乐动人的描述,我们若认识苏东坡主张在写作

上,内容决定外在形式的道理,也就是说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只是他精神的自然流露,

我们可以看出,若打算写出宁静欣悦,必须先有此宁静欣悦的心境。他究竟怎样陶

冶出此种恬适的心境呢?且听下回分解。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