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山点点头,上下打量了李逸两眼,随即露出了一个笑容,
“不错不错,我一直都想见见那个机智的识破了江洋大盗伪装的少年英杰,今日一见,果然,比我想象中还要好,我们家晓露,真有眼光!”
李逸略微有点尴尬的笑了笑,您老这个夸奖可是不敢当,不过陆凝霜的眼光嘛,确实是顶呱呱的。
心里这般想着,嘴上却客气道:
“老爷子您实在是太客气了,那次纯粹就是因为运气好……”
“哈哈,你实在是太谦虚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没有实力,很多时候运气就算是来了,你都不知道,那就更不要说是把握住了。来吧,我们也别客气了,随便坐,随便聊,雁容,把我的大红袍给小李他们泡两杯。”
接下来的对话模式很容易的就又走向了刚才楼下的模式,李逸虽然无奈,可也明白这是见家长必然的程序,因此一直提着精神小心翼翼的回答着。
两人在这边对话,那边,两女也在窃窃私语的开小会,稍倾,姜雁容站了起来,
“爷爷,表妹还没见过咱们家的传家宝呢,正好李逸也不是外人,要不,我拿出来给他们看看?”
姜海山闻言笑了起来,
“应该的,应该的,这次要不是因为小李,爷爷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这宝贝呢。对了丫头,顺便帮我把那幅字也一块拿出来,正好小李是鉴定师,也让他帮我看看,我总觉得按照那个小日本开的条件交换,我们有点吃亏……”
听到姜海山这么说,李逸的精神一下子就提了起来,自从过来这边,什么传家宝不传家宝的,就没离开过他们的嘴边,这次更是出现了一个小日本,说的是藤森吗?他想换什么?
很快,姜雁容就将东西从保险柜里取了出来,
“先考考你,看看能不能认出来这幅字。如果认不出来的话,哼,传家宝就只让凝霜一个人看!”
姜海山笑着摇了摇头,刚才他话虽然是那么说,可是对李逸却没报多大希望。因为虽然姜山等人了解到的情况他都知道,可是在他看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已,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厉害?
相反,他非常支持姜山等人对于李逸的判断,那就是,这个年轻人的背景不简单,而且甚至不简单到有人愿意不计成本的力捧!他认为,李逸的那些事迹,很可能就是和三国里的诸葛亮一样,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而并不是他真实水平的体现。
既然是这个判断,那么拿东西出来试探应该是比较冒险,双方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万一到时候真的看不出来,场面可就尴尬了。
不过姜海山也有自己的考量,蹩脚女婿第一次上门嘛,设置点难题很正常,而且,他选的那幅作品,认不出来是正常,不丢人,真要是认出来,他还真的要刮目相看呢!
姜雁容拿出来的是一卷七篇字帖,李逸先打开了第一张,
“天台座主少僧都法眼和尚位圆珍右可赠法印大和尚位号智证大师……”
这是一张行书字帖,李逸只看了头两列,就忍不住在心里狠狠的“靠”了一声,不可能吧,难道真的会是那篇东西?
顾不上细看内容,他将字帖一张张的分开放在书桌上,仔细的检查了一番之后,点点头,应该是没错了,这卷字帖应该就是日本绝对的国宝,日本书道历史上的“三迹”之一,小野道风的《智证大师谥号敕书》!
日本的书法,从最开始因为佛教的传入,盛行用毛笔写汉字,到后来平假名片假名的出现,书法开始去汉和化(日本化),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是集中出现在日本古代一个名为平安时代的历史时期,即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
初始,因唐太宗曾下令收藏王羲之的作品,一时间使王羲之作品身价百倍,而那时的日本遣唐使顺应潮流,带回了大批王羲之的手迹。之后,日本陆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其中,最出色的三人,空海和尚、嵯峨天皇、橘逸势被后世称为平安“三笔”。
日本废除遣唐使之后,开始出现了自己的文化。随着假名(日本文字)的出现,其书法也开始和化(日本化),书法界又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其中,最著名的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三人,被后世称之为“三迹”。
随着时间的发展,“三迹”的书法成了后世日本书法的规范,并由此产生了多种书法流派。
可以讲,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三人,就是日本的“书道”鼻祖!
而这篇《智证大师谥号敕书》,正是小野道风的代表作之一,绝绝对对的日本国宝!可是,它怎么会在姜家的手里?
“我父亲当年曾经担任过伪满政府的官员,专门负责和日本方面的联系。这件东西,是当时的日本天皇为了体现其大日本文化的源远流长,拿到伪满政府展出而被以我父亲为首的一批仁人志士所盗走……”
李逸恍然大悟,这下,前后终于全部都对上了!
“这件东西非常珍贵,绝对是日本的国宝!刚才您说有日本人想和您交换?是那个藤森吗?他开什么条件?”
ps:抱歉,抱歉,又手贱去改文下一章,中午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