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金屋赋天娇
作者唐棣之华
诗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一直有人提出折扇和年龄大小的问题,所以干脆在这里解释一下。
折扇,事实是中国发明的
总有人提出折扇是朝鲜发明的这个论点;或说是日本传进朝鲜再传入中国的。对此深为存疑。
查资料,事有曲折,现简单转述如下
朴寅光,是北宋时期高丽国的士人。朴寅光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因为按照钦定版历史,他是将折扇传入中国的人。他赠送了苏轼一把高丽扇,苏轼写下折扇诗纪念此事;在现在钦定版历史中,苏轼写得这首折扇诗,是中国第一首描写折扇的诗词。
韩国人据此认为折扇是韩国人发明的。
然而,日本人认为折扇是日本人发明,在更早时期,已经有日本折扇输入中国的记载。
对于日本人的质疑,韩国人举出更有力的证据茶树村考古研究。这座汉代古墓中,就存在着以金玉为骨的折扇,这是世界最早的折扇。
但日本人对这个证据不屑一顾,他们在争论中不小心暴露了真相茶树村古墓是一名汉朝官员的墓葬,在汉朝时,茶树村所在的朝鲜地域是属于汉朝的郡县汉朝的郡县
然而,韩国人的回击随之让中国屏蔽了这场争论韩国人指出中国的伟大已经认可高句丽跟高姓丽朝是一回事,而高姓丽朝以及后面的王姓丽朝,通被中国称作“高丽”。所以,不仅朝鲜是高丽的当然领土
争论到这里,后续的情况已经不容许世人了解了
虽然,南北朝时期的齐朝也有折扇出土,而这种折扇诞生时间比宋代高丽输入折扇还早。
虽然,汉代怨歌行中也描述了折扇。
但,这些证据都变得没用了
刘彻和阿娇谁大谁小
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查找关于金屋藏娇的资料时,所有典籍、词典或字典里记载的都是汉武帝和他的原配陈皇后是一对姑表兄妹表、兄、妹
而从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不负责任的姐弟说就开始风行。
拜托各位,那是电视剧,ok不是历史书
请不要把电视剧当历史书来看尤其现在的编剧和导演都是毫不尊重历史的。比如那部刚播放不久的美人心计,其中竟然说梁王刘武不是窦太后亲生的巨汗
101 横祸
关中的春日,雨淅淅沥沥下个没完没了,层层叠叠的雨雾把长安城里的亭台楼阁、园林花树洗刷了一遍又一遍。
巍峨壮丽的大汉京都,在绵绵雨水中终也流露出几许懒散。六十年精心修造的巍巍城楼和连天殿宇,似乎也收敛了几分肃穆和威仪,平添了一些亲切和平和。
街巷上人迹寥落。从来都是人声鼎沸的东市和西市,这些天也是安静了许多。是啊除非迫不得已,没人愿意在这种天气出门淋雨。尤其是这年头还没遮雨的工具。
伞盖那可是皇帝和诸侯王们才有资格享用的仪仗。
温暖潮湿的天气,总是惹人睡意;尤其是在午后。
紧靠皇宫的一座权贵府邸,庭院深深。后宅一处高阁内,一众侍女排成两行,两个一对地跪坐在道道门厅外。她们穿着单绕深衣,按规矩正襟危坐,只是一个个都是眼皮似合非合,脑袋令人怀疑地微微向前冲啊冲的。
楼阁门外的走廊和楼道上,阉人侍者以及护卫武士们基本都靠在廊柱上打起了盹。总算保持了站立的姿势,只是口边一条水迹也泄露了其人的真实状态。
内室昏然,雨天的日光透过糊在镂花窗棂上的薄绡,敷敷衍衍地投在房间里。
轻风偷偷溜进来,夹带这春雨的潮气划过一层层的幔帐;时不时顽皮地撩起壁衣的一角,敲打涂着金粉的墙壁,打破这楼阁的静谧。
房间中央的榻上,一个小小的婴孩安卧在一团锦绣堆中。
孩子看样子刚足月不久,一身绫罗锦绣衣服的款式显示是个女孩。小模样已经长开了,乌黑的头发,羊脂般的肌肤,眼睛正闭着,但浓密的睫毛稍稍抖动;粉粉的小嘴里含着自己的大拇指,一边吮吸,一边细细地打着酣。
榻边地上,斜倚着个身材圆圆的妇人,鼾声轻飘,显然是偷闲小睡迷糊着了。姿势不对,也就睡不安稳;于是没多久就迷迷瞪瞪地醒了。
胖妇一睁眼,还懵懵懂懂地,就忙着查看婴孩“唔君主哦,别咬指头,啊。”一边呢喃一边小心翼翼把小孩的大拇指从小嘴里拯救出来,放到脑袋旁边。
婴儿不满地嘟哝几声,又把拇指塞进口里,继续唑。“咦,娇君主,你作甚啊末吃指头哪”,乳母再接再厉,又把小手拽出来。
女婴明显当她是非正常噪音,坚决无视。眼睛都不睁拇指又进了嘴,之前还不忘把保姆的肥手巴拉到一边。
当保姆第三次想纠正小主人的错误行为时,孩子恼了。睁开眼睛瞪了一眼没事找事的乳母,还没长牙的小嘴啊了几声说出几个不完整音节,憋了憋嘴角,委屈了,眼见就要哭出来。
乳娘一见,急忙把孩子抱起来哄。一面轻拍后背,一面哼唱俚曲。
见小家伙又一次把拇指塞进自己的嘴,只能无可奈何地叹气没法子,如果小君主哭出来惊动了上面,无论如何都是乳母的不是,受罚的也只会是自己,这是下人的悲哀。
渐渐,孩子的眼皮又耷拉下来,细细的鼾声复起;乳母大概也乏了,把孩子放到榻里侧,自己则宽衣上榻,揽过孩子楼在怀里睡下。
没一会儿,楼阁里又恢复了初时的宁静。
春睡迷蒙,进入深眠的保姆睡梦中一个侧身,肥硕的胸部一下就压往婴儿的头脸。
孩子呼吸不畅,猛然就醒了。想哭叫,可是奶妈胸口的软肉堵住了口鼻,无论如何也发不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