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高端”,很难向非专业人士简单概括地说明,但可以举一个例子形容。
不如,美国主要银行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是:一年365天,宕机的时间不能过5分钟。
由此可见,如此严苛的应用解决方案,不是谁都能做的。
……
以下是防d部分,明天早上更新过来,直接忽略掉吧。
……
相比于华尔街与董事会反对势力紧紧盯着IBm的利润,约翰·埃克斯把突破点放到了如何精简公司内部的臃肿机构、打击官僚作风、提高做事效率上。
IBm的这个“大企业病”,可以用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来生动形容,即一个箱子,从一楼搬到二楼,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盖因其要通过一步步的流程,自下而上地汇报集中,然后再自上而下地出指令给搬家公司,而这个具体卖力气的单位,可能排期满满了——这个搬箱子的事情,要按部就班地等!
这种僵化的体制,约翰·埃克斯想要革新,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大型机时代,蓝色巨人对行业的垄断,到了引起和美国司法部打官司的程度,只不过结局和被拆解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不同,IBm最终以妥协,换来了和解。
平心而论,在几乎贯穿了整个198o年代的个人电脑标准大战当中,IBm的一步步败退,也和由此引的心有余悸不无关系。
当然了,这种对行业的垄断,自然而然地给蓝色巨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丰厚利润,进而员工薪水和福利极为优越,使得IBm成为人人向往的最佳雇主,“终身雇佣制”也几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
约翰·埃克斯的一大工作成果,就是打破了这种“终身雇佣制”。到今年年底为止,IBm将会从4o万7ooo人,大裁员到36万人。
毫无疑问,此举极大地打击了本来就处在困境当中的IBm的士气,但事实上,裁员迟早都会生,只不过这个得罪人的黑锅,轮到约翰·埃克斯来背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约翰·埃克斯处境的尴尬程度就别提了,上面有“元老院”的换人压力,下面有员工的质疑之声,堪称两面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之所以直到现在约翰·埃克斯还坐在IBm董事会主席和席执行官的位置上,那是因为这位老兄犯了倔脾气,坚持自己没有过失,不肯主动请辞,而他是名正言顺地得到这一职位,就像弹劾总统一样,赶人下台也需要走程序,何况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十分棘手,找谁来顶替约翰·埃克斯?要知道,约翰·埃克斯已经是IBm自身培养出来的精英代表了,IBm元老和华尔街也是无人可用啊。
仿佛没有看到约翰·埃克斯的不爽,唐焕继续卖弄道:“我当然对IBm非常‘尊重’,比如,我还了解到,你重组公司改善经营的三年计划,今年就要到期了。”
约翰·埃克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唐,现在已经很安静了,我们还是直奔这次会面的主题,好么?”
“如你所愿。”唐焕点了点头,“正如之前的通气,我想就长期以来,和IBm之间的专利纠纷,达成一次彻底的和解。”
在美国,公司申请专利的目的,不外乎两种——防御和进攻。
前者,一个公司明出来一种东西后,为了防止其他个人和公司,将来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要求,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以避免被告侵权。
这个目的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也算是最朴素、最单纯的一种。
后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一个公司申请一些以后可能有用,但自己未必会用到的专利,好找机会去告别人侵权,即所谓的进攻目的。
IBm所拥有的众多专利当中,很大一部分就属于进攻一类。它还为此养了一支规模可观的知识产权律师队伍,专门去告那些可能侵犯自己专利的公司。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赚钱的买卖,IBm每年可以借此入账上亿美元。
显而易见,业界里,谁冒头的度最快,谁就是和蓝色巨人在专利领域利益纠纷最多的那一个。而时间是最公平的,IBm这个老牌公司,有着不容忽视的客观先优势。
在唐焕看来,目前双方的矛盾,已经积累到了必须彻底清算一次的地步了,毕竟自己的精力,今后将主要放在互联网上,实在没工夫再和IBm扯嘴皮子了。
约翰·埃克斯哼了一声,“唐,我可以理解为,你是在乘人之危么?IBm还没有衰弱到让你打劫的地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