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克勤这么不靠谱,薛伯陵也担心,瘟疫这汤克勤变成第二个“黄颉”,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命令驻守夏邑的彭林生的第187师密切关注亳州战局,有什么情况马上报告。
还从兰封把74军的87师调了过来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
李德邻的病情进一步加重,高烧不退,物理退烧和药物退烧都用过了,效果不是很理想,人也开始迷糊了。
日军占林徐州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马上沿着陇海线西进。
砀山已经变成战场。
日军第9师团的前锋已经进入砀山境内,与36师激烈缴获。
砀山不安全了。
作为第27军军长,桂永卿自然要亲自坐镇砀山指挥,他是经历过南京保卫战的,对日军的强大战斗力是深有感触,对坚守砀山,他根本没有多大把握。
而这个时候,第五战区长官部留在砀山已经不安全了。
向西,走夏邑去郑州,现在虽然说没有多大的危险,可谁也保不准会不会遇到日军,这些地方是日军下一步的攻伐的地方,便衣,间谍,甚至日军小股侦察兵出入频繁。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这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可就是大灾难了。
这条路不能走,再说有更加安全的路。
在桂永卿、徐燕谋以及王鸿韶等人劝说下,李德邻同意去离开砀山,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移驻曹县,李德邻本人则带部分从兰封以西陈留渡口渡河,去新乡接受治疗。
李德邻当初不肯考虑去新乡,其实并不是他矫情,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冷锋虽然跟他是忘年之交,可他毕竟跟老蒋曾经是对手关系。
冷锋身上的标签还是黄埔嫡系,而且是最年轻的将军,最有前途的军界新星,抗日英雄,都到了这一步,他如果不选边站队,那就只能自称一派!
以他对冷锋的了解,他是不会轻易的选边站队的,gmd内最大的派系就是老蒋,他只要不跟任何派系有直接关系,紧跟老蒋,那就没有任何问题,未来前途也是光明的。
可如果他选边站队,也许一时间会声势高涨,但对他的未来是相当不利的,如果跟他这样的地方派系走的近的话,对他影响是很大的。
尤其黄埔这批人里面,恐怕会有不少人对他疏远,甚至是敌对。
这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他不想因为自己,而给冷锋带来诸多的麻烦和困扰。
如果功利一点儿的话,李德邻自然是希望自己跟冷锋的关系更亲密一些,这样对牵制老蒋日益强大的中央军力量是有好处的。
不管是谁最后掌权,中央集权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地方迟早都是要融入中央的,大趋势就是这样。
李德邻作为桂系的掌舵人,他自然要考虑如何融入,融入之后能掌握多大的话语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可是冷锋再三恳请,就差明说,你来,我不怕这个,你李长官担心的这些事儿,其实都不是事儿,咱志不在此。
再三考虑之下,而且冷锋连人都派过来了,还是传说中的夜叉特别小分队。
再者就是,架不住部下的劝说,以及王斌带来的特效退烧药,一针下去,李德邻的病情急速的好转了起来。
这大家伙儿一看,效果这么好,还去什么郑州、武汉,直接去新乡好了。
李德邻同意来新乡接受治疗,冷锋自然是非常高兴的,李德邻无论治军理政都是一把好手,而他正需要一个有经验的“老同志”来请教一下。
别的人,他想请还请不来呢,要不是李德邻旧伤复发,不能指挥作战,这样的机会可是求都求不到。
至于李德邻顾虑的那些东西,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他又没打算在gmd内有什么大发展,或者政治前途什么的。
只是现在不得已,借这块牌子使一使而已,大家坐在一条船上,你坐船头,我坐船尾,大家相互护持,别把这船给弄沉了就行。
李德邻将军务移交给自己的副总司令李鹤龄,将工作安排好了之后,就带着的自己的卫队,还有一些参谋人员,轻车从简,离开砀山,沿着公路先向曹县进发。
王斌率领夜叉一小队随行护送。
老蒋自然是在第一回时间接到李德邻的电报,他也很惊愕,对于李德邻的选择很吃惊,李德邻的旧伤这这一次发作的特别厉害,已经高烧多日不退了,不管是郑州还是新乡,这些城市的医疗水平定然是不如陪都武汉的。
换一个人都会选择最终去武汉治疗,而李德邻却选择去新乡,这就耐人寻味了,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
老蒋失眠又多了一条原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