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5PD,这款在米格-25P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改进的型号,重点就是雷达!
硕大的机鼻前端,已经不再是那个旋风-A雷达系统了,339厂对米格-23的蓝宝石-23雷达做了改进,使用了90cm直径的天线,最大作用距离相比蓝宝石-23雷达提升至115公里,采用了新的扫描体制和火控计算机,新雷达具备了向上52°,向下42°的俯仰扫描范围,这使得米格-25从此具备了初步的下视/下射能力,独立搜索目标的能力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这套雷达,被命名为蓝宝石-25雷达,北约绰号狐火。
这套雷达为脉冲多普勒加连续波体制,相比旋风-A的单脉冲体制,进步了不少。虽然跟此时已经服役的美国海军的雄猫战机的采用平板缝隙天线的AWG-9没法比,也比原来的好不少了。
同时,安德烈还看到了机鼻前端的新装备,TP-26-SH1型前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
在后世,这种系统已经广泛装备在多种战机上,尤其以苏-27和米格-29为最,而现在,这套系统虽然并不成熟,却已经也被苏联工程师应用起来了。论电子技术,苏联是要差不少,但是,各种简陋的系统组合起来,却能够发挥稳定的作用,苏联工程师的系统集成的水平,连美国同行的自愧不如。
这套系统就是弥补苏联雷达方面的不足的,对目标的搜索范围达到45公里,更可以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为飞机提供稳定可靠的目标搜索手段。除此之外,战机的火控系统也做了升级和改进,具备发射R-60型格斗导弹的能力。
此时,战机已经完成了保养,机翼下面,已经挂载了两枚R-40和两枚R-60导弹。
看着自己的这架新座机,安德烈不由得有些心中激动了,如果不是昨天自己的表现,这架战机肯定轮不到自己来驾驭,虽然己方的战机,后期肯定是要都进行改进,达到相同的水平的,毕竟还是自己首先驾驶了这款改进型飞机!
顺着舷梯,爬进座舱里,安德烈对照着说明说,看着面板的改进。
在后世,西方对苏联的座舱的人机工效进行了抨击,认为苏联人的座舱设计不合理,让人适应机器,各个按钮摆放没有条理,不方便。这些的确都是缺点,不过,这样也是有优点的,就是飞行员的改装,相当简单,可以说,只要能飞一种机型,其他机型的仪表摆放位置,都是固定的,不用像西方的战机那样,每换一个新机型,就会有一个大幅度改变的座舱。
现在,这款改进的米格-25PD,几乎就跟原版的座舱布局是一样的,只是在雷达面板上多了几个旋钮而已。
安德烈正在兴致勃勃地摆弄各个旋钮,就听到了外面响起犀利的防空警报的声音,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