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达到了敌人的目的就等于让自己朝着失败走近了一步。”
“曹操以及他的智囊们大致得知了我军实力后,就可以有针对的重新调配部署。比如,曹操再实施声东击西之计之时,将十万人马放在中军,进行攻城。在西侧也放了十万人马,用来攻打纪灵的西大营。而只在东面留了四五万疑兵,迷惑张辽统领的东大营。”
“如果这是曹操用计,倒是只可能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郭嘉的存在,曹操还用了一计,那就是偷梁换柱!”
“事实上,曹操在野外首战之后,就偷梁换柱换掉了正规部队。屯住在中、东、西三路的军队,都只是虚张声势!二十五万摆在台面的军队,实际上老夫估计最多只有十万是真正的曹军,而其他的一大半,呵呵,都只是曹军民夫而已。”
“只是曹军征战多年,兵甲缴获极多,可以武装起十几万民夫,这是文锦你和陈公台第一个没有料到的。”
“在交战之时,为了不被看出军队里面正规军只占少数,曹操也是舍得。攻城冲营舍命的事都是让十万正规曹军上,而民夫们列好阵势装装样子就行。这样一来就不会让文锦你们有什么怀疑的。”
“演戏演全套,曹操甚至为了不让文锦你有所怀疑,将曹军随军的基本所有大将都放置在第一线,让文锦你看得着。然而背地里,却将镇守宛城的大将曹仁调过来,统领藏在暗地里的另外十几万正牌曹军。”
“布置好一切,下来就等文锦你自己钻进这个圈套了。”
“还是因为掌握了文锦你急于证明自己、想少损失却有大赚头的心理,曹操料定文锦你会先拿夏侯惇的四万人马开刀。曹操也是为了让文锦你彻底上钩,这四万曹军虽然弱点,但却都是正牌的军队,没有用一个民夫充数。”
“于是,整场战斗文锦你并没有发觉有什么异样。相反还以为自己的策略得逞。却不想,就这样丧失了最后的翻盘机会。”
“曹军组织程度极高,他们就算大败也不会溃散。就算四万人马只剩五千人不到一万人也可以重新组织,投入战场。所以文锦你必须率领轻骑追击李典乐进的残部。”
“然而文锦你万万想不到,那处不知名也并不是十分适合埋伏的山谷会有真的埋伏!而且领军的人物想必文锦你也是没有猜到的。那就是,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刘玄德。”
“两个月前记得有许昌的情报送来。刘玄德得天子召见,查检汉室家谱后正式被年纪尚轻的天子认为皇叔。当时情报给文锦,我记得文锦你只是看了一眼,就看了皇叔两个字便扔下竹简,就说知道了。如今看来,曹操以天子之令给一位皇叔下令,却是这位皇叔无法不从的。”
“好在文锦你早在征袁术时就和刘关张三兄弟结下了善缘,关键时刻标榜忠义仁孝的刘关张还真放过了文锦你。”
“也得亏刘关张放文锦你一马,让你得以回去。否则以李丰宋宪等人的统军能力,我军八万主力是铁定要折在里面的。”
“不过曹军胜局已定,最后虽然没能吃下我军主力,却也是我军主力元气大伤,其他部卒也是损失惨重。我军勉强和曹军保持的实力平衡状态就这样没了。”
“其实,那晚老夫就已经猜到了曹操此次的声东击西之计肯定不简单。这招在宛城已经对刘表军的文聘用过,同一种计谋他不会在短时间再用。”
“而且曹操乃喜欢用奇之人,不好正面强攻。”
“如果正面强攻我军蕲阳城和东西两座大营,决计是无法攻克的。因为我军有十八万,曹军不过二十五万。差距并非太过绝对。再加上淮南士卒虽然征战不行,但却善守。就算曹军可以攻下,势必伤亡惨重,无法继续征略淮南。”
“如此的话,就无法达到既定的战略目标。而这绝非曹操愿意接受的,因为曹操乃真正的志在天下之人,如此就难以与河北袁绍抗衡。所以他必须舍弃正兵之道,用计谋来减免损失。”
“这点文锦和陈公台自然也是清楚的。但是你们只是判断曹操会用计,一看破声东击西之计便自以为得计。却忽视了曹操可能隐藏在声东击西背后的东西。”
“老夫虽然知道曹操会用连环计,但是却也不清楚这第二计到底是何计,故也未曾对文锦你进言。直到留守张辽将军大营的士卒逃回蕲阳,报告有十多万曹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老夫这才看透曹操用的是何计。”
“之后便有了老夫劝阻高顺将军,约同纪灵将军交替撤退之事。并且劝高顺将军在被曹操率中军追击的过程回师一战。”
“曹操中军虽然有十万人,但老夫却可以断定只不过有三万正牌军,且这三万正牌曹军,因为总是冲在第一线参与蚁附攻城,血战半天,早已疲惫。而其余七万曹军只不过一群乡间农夫而已。而我军有文锦你走的时候留下的两千西凉铁骑,我们四万雍凉军,却也是可以胜他十万人马的。”
“于是就有了高顺将军四万人马大破曹操亲自统领的十万大军之胜。可惜徐晃截杀了我派往纪灵将军的信使,要是也能按我的计策——主动迎战曹洪的六万半冒牌曹军,将其杀败,然后直接从北面撤退,躲开曹仁刘备的援兵,绕道沛郡折返淮南。这样也能保存我军的实力,尽量对曹军造成损失。”
“其实,老夫本可以早对文锦你提一个醒的,要你和陈公台提防曹操连环计。但是,老夫认为,与其这次让你侥幸在战略上不输于曹操,不如锻炼你的心性,让你从内心也不逊于曹操。文锦,你以为呢?”
< ();